top of page
作家相片Talent Roots

【9月份】心理安適公益講座分享

文 洪旖姍 諮商心理師/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親師諮詢師


我們身處在VUCA的世界,面對內外世界不同的爭戰,外有烏俄戰爭、我們也有台海威脅,曾幾何時我們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一樣的世界又好像不一樣的世界,我們同住一個地球村,但卻面臨不同的威脅和災難,像是暴雨、洪水、土石流、森林大火、地震,人類面臨不同的生存保衛戰,那我們自己呢?面對各自的工作與生活,面對不同的挑戰或壓力,有人困在關係衝突裡,有人財富不自由,不得不工作,有人有一餐沒一餐,只求溫飽,還有人在資源的取得與分配中爾虞我詐。每個人心裡可能都有不能說的秘密,那些不能說的秘密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負擔,影響工作或生活,要怎麼幫助人們找到心理安適呢?【9月份】心理安適公益講座的主題就這樣誕生了—【從社會平等看衝突與解決】。


為了準備【9月份】心理安適公益講座的主題,我先從書架上的書查找,Rudolf Dreikurs寫的「社會平等」帶給我【從社會平等看衝突與解決】反思和解方。「社會平等」是個概念,帶我們從「尊重」的角度看自己與自己的關係,也看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社會平等代表「做為一個人的平等價值」。(李家雯, 吳毓瑩, 林上能, 黃珮怡譯, Rudolf Dreikurs著,2018)社會平等也是社會情懷概念的延伸,人只有先相信自己與他人本質的價值平等,才不會因自卑感的束縛,而產生憂鬱、焦慮甚至憤怒。先認識個體有自我平等,然後從個體到群體發揮社群情懷帶出社會平等的力量。


每個月的心理安適公益講座雖然時有逾百位或更多的報名者,但我們的視訊會議空間只能容納100個參與者,也總有人忘了參加或來不及報名,為了倡議阿德勒提出的社會情懷,我也在能力所及之下預錄講座影片,一方面推廣Dreikurs提到的社會平等要從自己和自己的關係開始,另一方面也希望幫助主動好學的朋友。我希望從自己做起,不僅喜歡阿德勒心理學,也應用在與自己和與人的關係、工作與生活。那接下來,我就來和大家分享【9月份】心理安適公益講座在談什麼,9/9(六)晚上我們談了以下主題,詳細內容可自行看講座影片學習,我則在此分享與自己關係平等的開始。



• 無所不在的社會不平等 vs. 什麼是社會平等

• 有意識的自我覺察

• 如果不競爭會怎樣

• 最早經驗的衝突

• 衝突怎麼來的

• 衝突背後的動力

• 人人都需要的4C

• 錯誤的行為目標

• 從行為目的論看衝突與解決

• 人與社會的融合

• 散播勇氣的社會情懷


有意識的自我覺察

Dreikurs在社會平等這本書不僅談人與人的關係,也談人與自己的關係。所以,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重要性是實踐社會平等的第一步。日常生活是由我們身處的社會氛圍、習俗和價值觀塑造而成。我們想法、態度和行為會跟著外在的社會變化,滾動式的調整和修正,形成當下(那個時候)的社會趨勢和主流認同,這是一種動態式的社會建構。例如:2006教育基本法修法「禁止體罰條款」,體罰在我生長的年代好像是一種社會集體性自卑情結的國粹,是父母和老師在教養執法的上方寶劍,孩子像是父母的所有權。我們的社會從體罰到倡議和法定避免體罰,這個改變的歷程除了影響我們自己,也影響孩子的朋友關係和父母關係。社會是由許多個人所組成,當我們低估自己的社會重要性,以為我們的生命總是被他人影響,但無論好壞,我們彼此相互依存:我們每個人都在影響別人,也都受別人影響。(李家雯, 吳毓瑩, 林上能, 黃珮怡譯, Rudolf Dreikurs著, 2018)


如果不競爭會怎樣

社會集體的比較與競爭氛圍讓許多父母在教養孩子有形無形的重視和比較分數與結果,孩子學會了關心爸媽/老師/別人怎麼看我,他們常常尋求別人的讚美來肯定自己,如果沒有得到別人的讚美,就會懷疑是不是我不夠好。Dreikurs在社會平等這本書提到「過去,我們受奴隸心態的影響相信必須鞭策他人和自己,相互威脅、恫嚇、洩氣打擊。事實上,如果我們不滿意自己現在的樣子,那麼就很有可能永遠都不會滿意自己。唯有能與自己和平相處,並且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我們才能真正進取。」 (The idea of humanity is social equality)(李家雯, 吳毓瑩, 林上能, 黃珮怡譯, Rudolf Dreikurs著, 2018) 一個人如果愈不競爭,在競爭之下就站得愈好。因為這類人不會老是關心別人在做什麼,他只做自己能做的事。競爭激烈的人只有在獲勝時才能忍受競爭,但在面對失敗時卻很脆弱。所以,如果不要老是與人比較競爭,不要總是關注別人在做什麼,而是關注自己想要什麼,為什麼做,對自己和他人能帶來什麼好處,我想我們會更健康。


自我偏見的內在枷鎖

為什麼人們在關係衝突裡,要壓抑、要忍耐的什麼話也不說或是想說卻說不出口,到底他們在堅持什麼呢?對自己的偏見和對自己以及對普遍人性的錯誤理解可能是其中的因素,「然而,阻擋我們能更認識自己、阻礙我們更善用內在資源的主要絆腳石,其實對自身力量與能力的信念匱乏。」(李家雯, 吳毓瑩, 林上能, 黃珮怡譯, Rudolf Dreikurs著, 2018)


人人都需要的4C

阿德勒心理學提到人都有4C(connect, capability, count and courage)需求,人需要與人連結,在人際連結中形成社群,在社群中有隸屬感;人也需要能力感,不僅是自己學習獲得知識、技能,也能發揮創造力,應用出來,讓自己因為能力的展現,發現自己的存在、價值和意義。人最初的自我概念來自父母/主要照顧者,由父母/主要照顧者給我們的回應來建構和概念化「我」。所以在被父母/主要照顧者看見我們的優勢和能力很重要,是我們帶著希望和勇氣成長的要素,但如果父母/主要照顧者用的教養方法不適當,則可能會影響孩子長大之後仍然覺得自己不夠好,這使得他們即便出社會工作或結婚成家立業,還是在關係中尋找來自他人怎麼看我的肯定,如果沒有尋見或沒有看到,他們可能又會出現內在衝突,覺得自己不夠好,無法肯定帶來的失落又可能會進一步帶來焦慮、憂鬱或恐慌。也因此,在孩子的教養過程,鼓勵和勇氣對孩子來說,就像花草樹木需要陽光和水的滋養。孩子能在鼓勵之下有勇氣面對挑戰、挫折,不會覺得失敗就完蛋了!反而失敗是未來成就的養分和幫助,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沒辦法要所有人都喜歡自己,相反的,我們也不太可能喜歡所有人,但我們可以學習平等對待自己和他人,不給人貼標籤,也不貼自己標籤。我們有勇氣與人合作,而不只是思考自身的利益,我們也能在合作中,發現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也能對團體有貢獻。所以,了解自己和他人在關係衝突背後的行為目的和 4C的需求,我覺得也是以同理來化解關係衝突的開始。


平靜安穩的力量

「安全來自於內在自身。安全的唯一基礎是了解自己的長處,以自己的能力面對應付可能的事情發生。」這使我們長出勇敢的力量。 「人必須學會依靠自己與環境的互動。他必須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力量(power)。」 「人類是宇宙的一部分,世界圍繞著他,充滿困惑、矛盾、欺瞞,亦滿布不可預測的創造力。」 (李家雯, 吳毓瑩, 林上能, 黃珮怡譯, Rudolf Dreikurs著,2018)


散播勇氣的社會情懷

講座結束前,我以羅勃·甘迺迪(Robert Kennedy)的一段話「很少人有能力去扭轉歷史本身,但我們每個人都可在小地方從事改變。人類的歷史就是由這些無數的勇氣和信念所形成。每次有人為理想挺身而出,以行動改善他人的生活,或是反對社會不公,那人就送出一小波的希望,千萬波的希望會釋出大能量,形成大浪,拿下那頑固的壓迫之城牆。」和大家共勉!


好書推薦:社會平等:當代的挑戰(李家雯, 吳毓瑩, 林上能, 黃珮怡譯, Rudolf Dreikurs著, 2018)


關鍵字

#社會平等 #勇氣 #4C #鼓勵 #勇氣 #愛的鼓勵 #心理安適#心理諮詢


Copyright © TalentRoots 2023版權所有

 

TalentRoots聯絡人管理顧問官網 https://www.talentroots.com.tw/

LINE官方帳號募集中 @307liniz

TalentRoots聯絡人管理顧問YouTube頻道https://reurl.cc/GerGxG

3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八月心理安適公益講座【老爸的俗女養成記】的學習與反思

文 洪旖姍 諮商心理師/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親師諮詢師 上週六(8/10)剛結束八月份由周士傑諮商心理師主講的心理安適公益講座【老爸的俗女養成記】,這是一個老爸教養二個女兒的生命經驗分享。這次的心理安適公益講座有別以往,講師以不同的主題搭配和分享在他成長階段的人物和歌曲...

Comments


bottom of page